会议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西游记》看《汉语大词典》立目疏误/王 毅

2015年10月21日 00:00  点击:[]

从《西游记》看《汉语大词典》立目疏误/王 毅

原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21-25.

基金项目:2012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W04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金项目(2015ZSJD010

 

【摘要】《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有着极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其语言通俗,词汇丰富,涉及面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语言的实际状况,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该书中的部分词条却并没有被《汉语大词典》以及其他大型语文工具书收录,特作补录,以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素材,亦为《汉语大词典》今后的修订补目提供书证。

【关键词】《西游记》;《汉语大词典》;立目;疏误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最终写定者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 全书 80 万字,不仅体现了很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也向读者展示了独特的语言魅力。 《西游记》语言通俗,词汇丰富,涉及面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语言的实际状况,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唯其如是,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力图反映出词汇的历史演变”1为编撰原则的《汉语大词典》,从《西游记》中引用了大量的词条作为例证,有部分词条甚至是首证,足见《西游记》在汉语词汇史上重要地位。 但百密一疏,“该词典并非一人一地一时完成,所以在释义、引例、书证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2疏漏、错误必然难免。 《西游记》中依然有部分词条为《汉语大词典》所漏收。 笔者现续补如下,以求教于方家,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需作说明的是,以《西游记》词汇研究为基础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正的文章不多,见诸报端的仅有程志兵先生的两篇(《〈西游记〉中词语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作用》, 《伊犁师院学报》2001 3期;《〈西游记〉与汉语词汇史研究》,载《克山师专学报》2002 1 期)。这两篇论文共收录词汇 46 条。其中,四条词汇涉及《汉语大词典》释义之不足,另外42 条词汇《汉语大词典》已作收录,只是缺少书证或书证偏后。 两篇论文均未涉及《汉语大词典》漏收《西游记》词汇条目。

本文所引《西游记》中的 23 条例句出自黄肃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年版的《西游记》纸质版本。 涉及《西游记》以外作品的其他所有参证例句,由于受图书馆纸质版本来源限制,加之阅读查找上的诸多不便,便借助于电子数据库“读秀”文献资料服务平台,通过高效检索与查找进行确定与选择。 在选用的例句后,均标明该例句在“读秀”上提

供的纸质版本来源及页码,受篇幅限制,在参考文献中不一一注明。

【掉嘴口】

1.龙王道:“有,有,有! 但是一个掉嘴口,讨春的先生。 我问他几时下雨,他就说明日下雨;问他甚么时辰,甚么雨数,他就说辰时布云……”3按:“掉嘴口”又说成“掉嘴”,即耍贫嘴,花言巧语的意思。 现代文献中已鲜见使用的例子,古文献中可见此用法。 清代东鲁古狂生《醉醒石》中有这样的例子:(1)就是陈一,咱虽比不得待哥哥,也是名色兄弟,不拦这一拦,任他掉嘴。4《汉语大词典》未见收录。 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5与王贵元、叶桂刚《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6中均收录此条。

【识俊】

2.鳜婆闻说,打了一个寒噤道:“大王啊! 亏了你识俊,逃了性命! 若再三合,决然不得全生! 那和尚我认得他。 7

3.这行者与八戒,从阵里往外杀来。 可怜那些不识俊的妖精,搪着钯,九孔血出;挽着棒,骨肉如泥![8按:“识俊”即知趣、识相的意思。 古今文献中除此用例外,其他均鲜见。

《汉语大词典》未见收录。 岳国钧《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9,曾上炎《西游记辞典》10,王贵元、叶桂刚《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11,霍松林主编 《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12均收录此条。

【全文略】

 【索取全文】《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21-25.

作者简介:王毅(1966—),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及方言学教学与研究。

上一条: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 下一条: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概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