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世说新语》在宋代的流播及其书籍史意义

2015年12月18日 00:00  点击:[]

《世说新语》在宋代的流播及其书籍史意义

 潘建国

《世说新语》在宋代的流播,可以南宋绍兴八年(1138)董弇严州校刊本为界而分为两个阶段,之前为抄本时代,之后为印本时代。抄本时代《世说新语》的书名、分卷、门数等情况,各本之间差异较大,至董弇刻本之后,借助印刷本的“定本效应”,该书乃定三卷三十六门为一尊;此外,印本盛行导致抄本日渐亡佚,印本中的讹误遂无从校勘。不过,印本时代《世说新语》的藏阅群体大为扩展,且从原先的上层文人下移至普通士子,而文本的普及,又切实推动了宋代文人对于《世说新语》的接受、引用和学术研讨。《世说新语》在宋代的流播情形,为考察抄本时代向印本时代转型之际中国典籍文化的变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术个案。

据目前所知,南宋之前《世说新语》皆以抄本方式流传,虽存世仅日本所藏唐抄残卷一种而已,然见诸文献载录者,不在少数。至南宋高宗绍兴八年(m3a ) ,董莽于严州校刊《世说新语》三卷,是为该书首次刻印,此后,《世说新语》进人印本时代。而值得注意的是,抄本与印本,不惟书籍形态有别,更会引发其传播方式、阅藏群体及学术研究等情形之变化。

上一条:论夏志清批评观的内涵构成及实例演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一个细读角度 下一条:【文献史料研究】 茅盾与张仲实在新疆时期的交往史实考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