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穿越族裔的屏障 ——加拿大华裔文学发展趋势研究

2015年11月23日 00:00  点击:[]

穿越族裔的屏障 ——加拿大华裔文学发展趋势研究

李晖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加拿大华裔文学从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到 90 年代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开始进入加拿大文学的主流,呈现出强大的穿越之势。这样的“穿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学创作主题方面,作家们不断突破族裔与文化的界限,让作品具有普世的意义; 二是在文学成就方面,作家们不断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突破了文学评判的族裔标准,步入了加拿大主流文学的经典殿堂。本文以加拿大华裔文学的发展为线索,结合相关文本,分析近年来加拿大华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加拿大华裔文学; 族裔; 文化身份

加拿大政府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倡导各个族裔发展自己的文化。这一时期,加拿大华裔文学逐渐兴起,进入并且改写了加拿大主流文学话语。最初,它只包括由出生在加拿大、具有华裔血统的作家用英文创作的关于早期移民及其后代在加拿大生存经历的文学作品,而现在,它已经发展到包括用英文、法文或中文三种语言创作,描写所有跨界、离散经历( diaspora) 的加拿大华裔文学作品,大大丰富了海外华裔文学及加拿大本土文学的表达空间。加拿大华裔作家大致分为两类,即土生作家和移民作家。土生作家出生或成长在加拿大,他们中多数为英文作家。其中,早期的土生作家( 也称作第一代华裔英文作家) 20 世纪30 50 年代在加拿大出生的第二、三代或四代华裔,如崔维新( Wayson Choy1939 ) 、弗雷德·华( Fred Wah1939 ) 、李群英( Sky Lee1952 ) 、郑蔼龄( Denise Chong1953 ) 、余兆昌( Paul Yee1956 ) 、方曼俏( Judy Fong Bates1956 ) ; 50 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如陈泽桓( Marty Chan1965 ) 、黎喜年( Larrisa Lai1967 ) 、刘绮芬( Evelyn Lau1971 ) 、胡功勤( Terry Woo1971 ) 、马德莲·邓( Madeleine Thien1974 ) 、林浩聪( Vincent Lam1976 ) 等为新生代土生作家( 也称作第二代华裔英文作家) 。而移民作家( 也称作新移民作家) 多数是中文作家,也包括少数以中英或中法双语创作的作家,他们中大多数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从大陆、香港或台湾移居加拿大的,如赵廉( 1950 ) 、李彦( 1954 ) 、张翎(1957 ) 、郑南川( 1960 ) 、应晨( 1961 ) 、林婷婷( 1961 ) 、孙博( 1962 ) 、汪文勤( 1963 ) 、曾晓文( 1965 ) 等。

加拿大华裔作家不断打破话语垄断,用积极的文学创作与主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他们通过文学作品重构了华裔社区的历史,反映了华裔面临的身份危机以及杂糅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批判了加拿大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主流文化中的霸权思想。尽管加拿大华裔文学以加拿大为特定的社会背景,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带有鲜明的跨文化色彩。并且,由于加拿大华裔作家的背景越来越多元化,他们的创作也不再单纯地追求“发出声音”。早期的华裔文学题材,如乡愁悲情、漂泊无奈、历史重建等,已经难以承载当代华裔的各种诉求,①因而他们的文学创作视野更加广阔,越来越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叙事策略和创作语言也更加趋于多元化。他们以书写华裔在海外奋斗的生活经历为根基,同时把关注点放在超越时空和地域概念的人类共性

上。正如英文作家方曼俏所言 : “……经由‘特殊’,到达‘普通’( through particular to universal) ……”②随着族裔边界的逐渐消解,作家们不再执着于族裔身份的认同,作品中的人物和形象也呈现出跨越族裔、跨越文化、跨越语言的倾向。③

主题的嬗变

1979 年,“亚裔加拿大作家工作坊”( Asian CanadianWritersWorkshop) 出版了一部英文作品集———《不可剥夺的稻米:加拿大华裔及日裔文集》( Inalienable ice: A Chi-nese and Japanese Canadian Anthology1979) 。该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因为它不仅让加拿大华裔及日裔英语文学脱颖而出,并且标志着加拿大华裔文学的诞生。“稻米”是亚洲人的日常所需、维持生命的粮食,它“不可剥夺”,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民族身份及反对种族歧视的强烈呼声。继《不可剥夺的稻米: 加拿大华裔及日裔文集》出版后,华裔作家再接再厉,于 1991 年出版了首部完全由华裔作家创作的英文文集——— 《多嘴的鸟: 当代加拿大华裔文集》( Many Mouthed Birds: Contemporary Writing by ChineseCanadians1991) 。鸣叫是鸟的天性,只有发出声音,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文集的题目表现了华裔作家渴求打破沉默、抒发自己感受的强烈诉求,正如该书引言中的解释:

“多嘴的鸟”是指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说不该说的话,说别人不爱听的话,说可能招来麻烦的话。我们之所以把这本集子中的作家称作“多嘴的鸟”,是因为他们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默。然而他们奉献给读者的是发自内心的歌唱。④

 

【获取全文】《当代文坛》20152):48-52.

上一条:古代小说前沿问题丛谈 下一条:三十年代上海文化场域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