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社与《科学》创刊百年纪念馆藏文献展”在上图开展
国庆节前夕,上海图书馆在一楼近代目录大厅推出“中国科学社与《科学》创刊百年纪念馆藏文献展”。
上海既是我国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中心之一。一百年前,诞生于浦江之滨的《科学》与《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是宣传科学与民主的两面大旗,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挥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媒体。其中,由中国科学社主办的《科学》杂志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深远的自然科学杂志。在中国科学社成立与《科学》创刊100周年之际,上海图书馆特举行馆藏文献专题展,以志纪念。
众所周知,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早期主要以西方传教士为代表。传教士们通过创办报刊、出版图书向中国输入了大量西方科技知识。中国科学社成立后,形成了科学传播的主体转为中国留学生的新局面。他们的开拓努力,促进了中国科学体制、科学教育、科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国科学社的成员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先驱,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创始人任鸿隽先生是上海图书馆的先贤,也是著名的图书馆事业家。1919年,他在南京创立了收藏科技出版物的图书馆,1929年成立明复图书馆,是我国科学图书馆的创建者之一。建国后,他曾任上海科学技术图书馆馆长,该馆是1958年上海图书馆“四馆合并”之一的重要图书馆。当年中国科学社与明复图书馆所藏文献,现今已成为上海图书馆的重要藏品。
在此世纪回眸之际,上海作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和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的所在地,著名科学家任鸿隽先生所开创的科学事业是中国人民追求科学文明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建设当下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历史的坐标。这些既是上海重要的科学遗产,也是上海图书馆宝贵的文化财富。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