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题 名
|
责任者
|
出版信息
|
索书号
|
1
|
《詩經》與《楚辭》音樂研究
|
梁志鏘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I207.22/1319
|
2
|
《诗经》与楚辞.第2版
|
褚斌杰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9
|
I207.22/1363
|
3
|
《九歌》与沅湘民俗
|
林 河著
|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0.7
|
10113/635
|
4
|
《楚辞》与中古文献考说
|
力之著
|
巴蜀书社 2006
|
G256.1/60
|
5
|
《楚辞》文献研读
|
罗建新, 梁奇编撰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06
|
I207.22/1197
|
6
|
《楚辞》解读
|
张向荣著
|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1
|
I207.22/755=2
|
7
|
《楚辞》讲话
|
金开诚著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2
|
I207.22/927
|
8
|
莊屈合詁
|
(清) 錢澄之撰
|
黃山書社 2014
|
B22/77
|
9
|
庄、骚比较论
|
蔡觉敏著
|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5
|
B223.55/149
|
10
|
中國楚辭學.第十輯
|
中國屈原學會編
|
学苑出版社 2007.07
|
I207.22/347:10
|
11
|
中國楚辭學.第九輯
|
中國屈原學會編
|
学苑出版社 2007.05
|
I207.22/347:9
|
12
|
中國楚辭學.第八輯
|
中國屈原學會編
|
学苑出版社 2007.03
|
I207.22/347:8
|
13
|
中国楚辞学:第四辑
|
中国屈原学会编
|
学苑出版社 2004.01
|
I207.22/347:4
|
14
|
中国楚辞学.第十一辑,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方铭,李诚主编
|
学苑出版社 2009
|
I207.22/347:11
|
15
|
中国楚辞学.第十五辑,2007年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中国屈原学会编
|
学苑出版社 2011
|
I207.22/347:15
|
16
|
中国楚辞学.第十四辑,2007年浙江杭州屈原及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中国屈原学会编
|
学苑出版社 2011
|
I207.22/347:14
|
17
|
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方铭,郭建勋主编
|
学苑出版社 2009
|
I207.22/347:13
|
18
|
中国楚辞学.第十二辑,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方铭,李诚主编
|
学苑出版社 2009
|
I207.22/347:12
|
19
|
中国楚辞学.第十八辑,2010年江苏南通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中国屈原学会编
|
学苑出版社 2011.12
|
I207.22/347:18
|
20
|
中国楚辞学·第三辑
|
方铭,张宏洪主编
|
学苑出版社 2003.7
|
I207.22/347:3
|
21
|
中国楚辞学·第二辑
|
方铭,张宏洪主编
|
学苑出版社 2003.1
|
I207.22/347:2
|
22
|
中国楚辞学:2009年深圳屈原与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十六辑
|
中国屈原学会编
|
学苑出版社 2011.12
|
I207.22/347:16
|
23
|
中国楚辞学
|
中国屈原学会编
|
学苑出版社 2002.07
|
I207.22/347:1
|
24
|
澤螺居詩經新證.澤螺居楚辭新證
|
于省吾,
|
中華書局 2009
|
I207.222/2
|
25
|
泽畔的悲歌-楚辞
|
吕正惠编撰
|
三环出版社 1992.10
|
Z121.7/31:11
|
26
|
泽螺居诗经新证.泽螺居楚辞新证
|
于省吾著
|
中华书局 2003
|
I207.22/318
|
27
|
元明清楚辞学史
|
孙巧云著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3
|
I207.22/1523
|
28
|
游國恩楚辭論著集
|
游國恩著
|
中華書局 2008
|
I207.22/671
|
29
|
續修四庫全書.1302,集部,楚辭類
|
《續修四庫全書》 編纂委員會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2002
|
Z225/5:1302
|
30
|
續修四庫全書.1301,集部,楚辭類
|
《續修四庫全書》 編纂委員會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2002
|
Z225/5:1301
|
31
|
性别与家园:汉晋辞赋的楚骚论述
|
郑毓瑜著
|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
I207.22/518
|
32
|
香草美人的前世今生:屈原与楚辞
|
方铭, 陈静, 李玉婉著
|
海燕出版社 2013
|
I207.22/1645
|
33
|
先唐辞赋研究
|
郭建勋著
|
人民出版社 2004.5
|
I207.22/380
|
34
|
巫系文學論
|
(日)藤野岩友著
|
重庆出版社 2005
|
I207.22/438
|
35
|
王逸《楚辭章句》考論
|
鄧聲國著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
I207.22/1452
|
36
|
王逸《楚辭章句》發微
|
許子濱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10
|
I222.3/55
|
37
|
王力文集.第六卷,诗经韵读,楚辞韵读
|
王力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6.12
|
9133/90:6
|
38
|
天问纂义.楚辞注疏长编第二编
|
游国恩编
|
中华书局 1982
|
10111/208
|
39
|
天问正简
|
苏雪林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
I207.22/692
|
40
|
天问疏证
|
闻一多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
10111/293
|
41
|
天问疏证
|
闻一多著
|
三联书店 1980.12
|
I222.3/39
|
42
|
天问论笺
|
林庚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10.111/191
|
43
|
天问论笺
|
林庚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I207.22/1007
|
44
|
汤炳正论楚辞
|
汤炳正著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
I207.22/700
|
45
|
孙作云文集.第一卷.(上、下),《楚辞》研究
|
孙作云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3.9
|
I207.22/386
|
46
|
詩騷一百句
|
邵毅平解讀
|
龙图腾文化有限公司 2012
|
I207.222/57
|
47
|
詩騷考古研究
|
廖群
|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5
|
I207.222/54
|
48
|
诗骚诗学与艺术
|
潘啸龙,蒋立甫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I207.22/393
|
49
|
诗骚精萃
|
中山大学中文系主编
|
花城出版社 2006
|
I222.3/20
|
50
|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
林庚著
|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
10(8)1/214
|
51
|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
林庚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07
|
I207.22/1002
|
52
|
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
|
靳极苍著
|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2
|
I207.22/275
|
53
|
诗赋论稿
|
王洲明著
|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
I207.22/1048
|
54
|
圣灵之歌:《楚辞》新考
|
何新著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8
|
I207.22/676
|
55
|
上古诗韵双葩:诗经与楚辞
|
南山选注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
|
I222.3/21
|
56
|
山带阁注楚辞.新1版
|
(清)蒋骥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
I222.3/36
|
57
|
山带阁注楚辞
|
(清)蒋骥撰
|
中华书局 1958
|
10113/39
|
58
|
屈原《天问》《离骚》新译
|
雷喜梅译著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09
|
I222.3/11
|
59
|
屈原综论
|
易重廉著
|
岳麓书社 2012
|
I207.22/1406
|
60
|
屈原与《九歌》
|
苏雪林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
I207.22/693
|
61
|
屈原与楚辞
|
张纵逸编著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
10111/9
|
62
|
屈原宋玉辞赋译注
|
袁梅译注
|
齐鲁书社 2008
|
I222.4/15
|
63
|
屈原 宋詞研究
|
詹安泰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I206.2/998
|
64
|
屈原诗歌释读
|
吴柏森[等]编著
|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
|
I207.22/829
|
65
|
屈原离骚简论
|
逯钦立著
|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57
|
I222.3/51
|
66
|
屈原九歌今绎
|
文怀沙著
|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
10111/42
|
67
|
屈原集校注
|
屈原著
|
中华书局 1996.8
|
I222.3/2
|
68
|
屈原赋证辨
|
沈祖绵著
|
中华书局 1960
|
10113/116
|
69
|
屈原赋译注
|
屈原著
|
齐鲁书社 1984
|
10113/382
|
70
|
屈原赋译注
|
屈原著
|
齐鲁书社 1984
|
I222.3/46
|
71
|
屈原赋译释
|
屈原著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
I222.3/42
|
72
|
屈原赋译释
|
屈原著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
10113/251
|
73
|
屈原赋校注
|
姜亮夫校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
10113/37
|
74
|
屈原赋今译
|
姜亮夫著
|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11
|
I222.3/8
|
75
|
屈原赋今译
|
姜亮夫著
|
北京出版社 1987.11
|
I222.3/49
|
76
|
屈原赋今译
|
郭沫若译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
I222.3/13
|
77
|
屈原赋辨译.天问卷
|
从药汀著
|
故宫出版社 2013
|
I207.22/1670:1
|
78
|
屈原赋辨译.离骚卷
|
从药汀著
|
紫禁城出版社 2012
|
I207.22/1670:2
|
79
|
屈原辞研究
|
金开诚著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
I206.2/4
|
80
|
屈原楚辞注
|
刘让言编注
|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2
|
10113/407
|
81
|
屈原楚辞注
|
刘让言编注
|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2
|
I222.3/48
|
82
|
屈原楚辞正宗
|
李朝辉
|
华夏出版社 2010
|
I207.22/896
|
83
|
屈原楚辞大全图解
|
屈原, 王红旗, 孙晓琴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08
|
I207.22/1162
|
84
|
屈原
|
陸侃如編
|
不详 不详
|
Z121.6/12:3088
|
85
|
屈骚探幽.修订本
|
赵逵夫著
|
巴蜀书社 2004
|
I207.22/422
|
86
|
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
|
王德华
|
中华书局 2004
|
I207.22/428
|
87
|
屈賦音注詳解.屈賦釋詞
|
刘永济,
|
中華書局 2007
|
I222.3/28
|
88
|
屈賦通箋.箋屈餘義
|
刘永济,
|
中華書局 2007
|
I222.3/27
|
89
|
屈赋音注详解
|
刘永济校释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
10111/207
|
90
|
屈赋译析
|
梁声誉著
|
大象出版社 2013
|
I207.22/1521
|
91
|
屈赋新考
|
张中一
|
岳阳市博物馆 1986
|
10(8)1/754
|
92
|
屈赋新笺:九章篇
|
杨胤宗著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
|
10111/296
|
93
|
屈赋通释
|
文见贤撰
|
岳麓书社 2011
|
I222.3/56
|
94
|
屈赋全释
|
(春秋)屈原原著
|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6
|
I222.3/3C
|
95
|
屈赋论丛
|
苏雪林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
I207.22/697
|
96
|
屈赋的语言世界
|
梁文勤著
|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3
|
I207.22/1693
|
97
|
屈赋辨惑稿
|
张叶芦著
|
学苑出版社 2005
|
K825.6/1443
|
98
|
明代辞赋述略
|
孙海洋著
|
中华书局 2007
|
I207.22/682
|
99
|
明崇禎本楚辭.影印本
|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
|
黄山书社 2011
|
I207.22/1176
|
100
|
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
|
(明) 陳第著
|
中華書局 2008
|
I207.21/27
|
序号
|
题 名
|
责任者
|
出版信息
|
索书号
|
101
|
林庚楚辞研究两种
|
林庚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I207.22/544
|
102
|
離騷草木疏.影印本
|
吴仁杰,
|
中華書局 1986
|
I222.3/30
|
103
|
离骚纂义
|
游国恩主编
|
中华书局 1980
|
I207.22/34
|
104
|
离骚校诂
|
屈原撰
|
中州古籍出版社 96.5
|
I222.3/1
|
105
|
离骚全图
|
屈原,宋玉原作
|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04
|
I207.22/309
|
106
|
离骚今译
|
郭沫若译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
10(8)1-240
|
107
|
离骚今译
|
郭沫若译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10
|
10(7)1/240
|
108
|
离骚解诂
|
闻一多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
I207.22/974
|
109
|
离骚集传.影印本
|
(清)阮元辑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2
|
Z121.5/21:61
|
110
|
离骚发微
|
魏炯若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
|
I207.223/5J
|
111
|
离骚
|
文爱艺编
|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
I222.3/59
|
112
|
卷耳集屈原赋今译
|
郭沫若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I207.22/981
|
113
|
景元刊本楚辞集注
|
(宋)朱熹著
|
扬州市古旧书店 1978.10
|
I222.3/19
|
114
|
今本楚辭
|
藍海文著
|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0年 [1991]
|
I222.3/68
|
115
|
还芝斋读楚辞
|
朱碧莲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I207.22/872
|
116
|
画里画外话楚辞
|
张锁军著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3
|
I207.22/1506
|
117
|
汉代骚体诗赋研究
|
李慧芳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
I207.22/1759
|
118
|
汉代辞赋研究
|
孙晶著
|
齐鲁书社 2007
|
I207.22/1097
|
119
|
汉楚辞学史.增订本
|
李大明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
I207.209/45
|
120
|
风骚比较新论
|
李金坤著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
I207.22/476
|
121
|
二十世纪楚辞研究文献目录
|
白铭编著
|
学苑出版社 2008
|
I207.22/701
|
122
|
從窈窕到苗條:漢學巨擘與詩經楚辭的變譯
|
洪濤著
|
鳳凰出版社 2013
|
I207.222/58
|
123
|
辞赋文学与文化学探微
|
于浴贤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
I207.22/1136
|
124
|
楚骚新诂
|
苏雪林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
I207.22/691
|
125
|
楚骚:华夏文明之光
|
殷光熹著
|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0.10
|
10(8)1/913
|
126
|
楚辭章句疏證
|
黃靈庚疏證
|
中華書局 2007
|
I222.3/25
|
127
|
楚辭與簡帛文獻
|
黃靈庚著
|
人民出版社 2011
|
I207.22/1236
|
128
|
楚辭文獻集成.影印版
|
吴平, 回達強主編
|
廣陵書社 2008
|
I207.22/778
|
129
|
楚辭圖
|
|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
I207.22/1660
|
130
|
楚辭書錄解題
|
崔富章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Z88/44
|
131
|
楚辭全圖句注
|
(楚) 屈原, 宋玉著
|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
|
I222.3/61
|
132
|
楚辭論學叢稿
|
朱碧蓮著
|
文史哲出版社 民国89 [2000]
|
I207.22/1730
|
133
|
楚辭今注.第2版
|
湯炳正 ... [等] 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09
|
I222.3/58
|
134
|
楚辭今選校注
|
吳賢哲校注
|
民族出版社 2013
|
I222.3/67
|
135
|
楚辭解故
|
朱季海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12
|
I207.22/1209
|
136
|
楚辭集注.影印本
|
(宋) 朱熹編
|
線裝書局 2001
|
I222.3/64
|
137
|
楚辭集注.影印本
|
(宋) 朱熹著
|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
I222.3/66
|
138
|
楚辭燈
|
(清) 林雲銘撰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2
|
I207.22/1321
|
139
|
楚辞资料海外编
|
尹锡康,周发祥主编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
I207.22/43
|
140
|
楚辞著作提要
|
主编潘啸龙, 毛庆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
I222.3/17:3
|
141
|
楚辞注释
|
马茂元编著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06
|
10113/462
|
142
|
楚辞植物图鉴
|
潘富俊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
Q94/25
|
143
|
楚辞直解
|
陈子展撰述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2
|
10(8)1/829
|
144
|
楚辞直解
|
陈子展撰述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2
|
I222.3/35
|
145
|
楚辞正解
|
雷庆翼著
|
学林 1994
|
I207.22/109C
|
146
|
楚辞章句补注
|
(汉) 王逸章句
|
岳麓书社 2013
|
I222.3/60
|
147
|
楚辞韵读
|
王力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I207.21/1
|
148
|
楚辞韵读
|
王力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05
|
10112/10
|
149
|
楚辞源流选集
|
周殿富选编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
I207.22/324
|
150
|
楚辞语言词典
|
主编赵逵夫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2
|
I207.22/1592
|
151
|
楚辞语法研究
|
廖序东著
|
语文出版社 1995
|
H141/54
|
152
|
楚辞语法研究
|
廖序东著
|
商务印书馆 2006
|
I207.22/603
|
153
|
楚辞与原始宗教
|
过常宝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07
|
I207.22/1646
|
154
|
楚辞与神话
|
萧兵著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
I206.2/92J
|
155
|
楚辞与神话
|
萧兵著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
|
I207.22/1009
|
156
|
楚辞与屈原辞再考辨
|
董运庭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10
|
I207.22/435
|
157
|
楚辞与汉代文学论集
|
潘啸龙著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I207.22/1776
|
158
|
楚辞与朝鲜古代文学之关联研究
|
郑日男著
|
人民出版社 2012
|
I207.22/1314
|
159
|
楚辞译注
|
董楚平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08
|
I222.3/6=2
|
160
|
楚辞研究与中外比较
|
徐志啸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I207.22/1628
|
161
|
楚辞研究与争鸣:楚辞学集刊.第一辑
|
黄中模主编
|
团结出版社 1989.12
|
10(8)1/892
|
162
|
楚辞研究与争鸣:楚辞学集刊ECHU CI XUE JI KAN.第一辑
|
黄中模主编
|
团结出版社 1989.12
|
I207.22/180J
|
163
|
楚辞研究论文选
|
杨金鼎主编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
|
10111/290
|
164
|
楚辞研究成功之路:海内外楚辞专家自述
|
黄中模,王雍刚主编
|
重庆出版社 2000
|
I207.22/355
|
165
|
楚辞研究
|
中国屈原学会编
|
齐鲁书社 1988.1
|
10(8)1/786
|
166
|
楚辞学通典
|
周建忠,汤漳平主编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I222.3/17:4
|
167
|
楚辞学论文集
|
姜亮夫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
10111/246
|
168
|
楚辞学论文集
|
姜亮夫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
I207.22/973
|
169
|
楚辞选注及考证
|
胡念贻编著
|
岳麓书社 1984
|
10111/255
|
170
|
楚辞选注及考证
|
胡念贻编著
|
岳麓书社 1984
|
I222.3/37
|
171
|
楚辞选注
|
金开诚选注
|
北京出版社 1985
|
10113/216
|
172
|
楚辞选注
|
金开诚选注
|
北京出版社 1980
|
I222.3/43
|
173
|
楚辞选注
|
聂石樵编著
|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I222.3/15
|
174
|
楚辞选译
|
(战国)屈原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02
|
10113/237
|
175
|
楚辞选译
|
李山选译
|
中华书局 2005
|
I222.3/57
|
176
|
楚辞选
|
马茂元选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
10113/5
|
177
|
楚辞选
|
陆侃如等选注
|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
|
10113/12
|
178
|
楚辞选
|
马茂元选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
10113/120
|
179
|
楚辞选
|
陆侃如等选注
|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04
|
10113-5(6)
|
180
|
楚辞选
|
马茂元选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08
|
I222.3/10
|
181
|
楚辞选
|
马茂元选注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
10113/215
|
182
|
楚辞新注
|
(战国)屈原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10113/219
|
183
|
楚辞新注
|
(战国)屈原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I222.3/45
|
184
|
楚辞新注
|
聂石樵注
|
商务印书馆 2004.3
|
I222.3/14
|
185
|
楚辞新探
|
萧兵著
|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
|
10(8)1/840
|
186
|
楚辞新探
|
萧 兵著
|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12
|
I222.3/34
|
187
|
楚辞新论及其他
|
王锡荣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3
|
I207.22/1667
|
188
|
楚辞校释
|
王泗原著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2
|
10111/373
|
189
|
楚辞校释
|
王泗原著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2
|
I222.3/24
|
190
|
楚辞校补
|
闻一多著
|
岳麓书社 2013
|
I222.3/62
|
191
|
楚辞文化
|
萧 兵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12
|
10(8)1/931
|
192
|
楚辞文化
|
萧 兵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12
|
I207.22/918
|
193
|
楚辞通释.新1版
|
(清)王夫之撰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
10.(8)1-80
|
194
|
楚辞通释
|
(清) 王夫之著
|
中华书局 1959
|
10(8)1/80
|
195
|
楚辞通故
|
姜亮夫著
|
齐鲁书社 1985
|
10111/297
|
196
|
楚辞拾沈
|
何剑熏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I207.22/68
|
197
|
楚辞拾沈
|
何剑熏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
10111/269
|
198
|
楚辞全译.修订版
|
黄寿祺, 梅桐生译注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
|
I207.22/762
|
199
|
楚辞全译
|
黄寿祺,梅桐生编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
10113/400
|
200
|
楚辞全译
|
黄寿祺,梅桐生编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
I222.3/47
|
序号
|
题 名
|
责任者
|
出版信息
|
索书号
|
201
|
楚辞全译
|
黄寿祺,梅桐生编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
I222.3/1C
|
202
|
楚辞评注
|
汤漳平评注
|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I222.3/63
|
203
|
楚辞评论资料选
|
杨金鼎主编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
|
10111/289
|
204
|
楚辞评论集览
|
李诚,熊良智主编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
I222.3/17:2
|
205
|
楚辞品鉴:插图本
|
詹杭伦,沈时蓉,张向荣编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I222.3/29
|
206
|
楚辞美论
|
颜翔林著
|
学林出版社 2001
|
I207.22/208
|
207
|
楚辞论文集.上卷.新1版
|
游国恩著
|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
|
10113/181
|
208
|
楚辞论文集
|
蒋天枢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
I207.22/44
|
209
|
楚辞论文集
|
蒋天枢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
10111/175
|
210
|
楚辞论稿.增订本
|
李诚著
|
华龄出版社 2006
|
I207.22/517
|
211
|
楚辞论丛
|
殷光熹著
|
巴蜀书社 2008
|
I207.22/792
|
212
|
楚辞考论
|
周建忠著
|
商务印书馆 2003.12
|
I207.22/361
|
213
|
楚辞今绎讲录
|
姜亮夫著
|
北京出版社 1981
|
10111/131
|
214
|
楚辞解故.新1版
|
朱季梅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10111/106
|
215
|
楚辞解读
|
詹杭伦, 张向荣编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I207.22/755
|
216
|
楚辞讲座
|
汤炳正讲述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I207.22/559
|
217
|
楚辞讲演录
|
周建忠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I207.22/786
|
218
|
楚辞讲读
|
朱碧莲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
10.(8)1-682
|
219
|
楚辞鉴赏集
|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1
|
10(8)1/771
|
220
|
楚辞集注
|
(宋)朱熹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12
|
I222.3/12
|
221
|
楚辞集校集释.上
|
崔富章,李大明主编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
I222.3/17:1
|
222
|
楚辞发微:杜庵说诗Du An Shuo Shi
|
魏炯若著
|
华龄出版社 2006
|
I207.2/110
|
223
|
楚辞发生学研究
|
周苇风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I207.22/793
|
224
|
楚辞的文化破译:一个微宏观互渗的研究
|
萧 兵著
|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1.11
|
I222.3/32
|
225
|
楚辞补注
|
(宋)洪兴祖撰
|
中华书局 1983.03
|
I222.3/7
|
226
|
楚辞补注
|
洪兴祖撰
|
中华书局 1958
|
10113/114
|
227
|
楚辞补注
|
洪兴祖撰
|
中华书局 1983
|
I222.3/44
|
228
|
楚辞补注
|
(宋) 洪兴祖补注
|
凤凰出版社 2007
|
I222.3/18
|
229
|
楚辞笔记
|
张炜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6
|
I207.22/487
|
230
|
楚辞笔记
|
张炜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I207.22/705
|
231
|
楚辞.2版
|
汤漳平注译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7
|
I222.3/26
|
232
|
楚辞
|
王锡荣注释
|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09
|
I222.3/9
|
233
|
楚辞
|
(战国)屈原,宋玉原著
|
岳麓书社出版 2006
|
I222.3/16
|
234
|
楚辞
|
(宋)朱熹集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I222.3/33
|
235
|
楚辞
|
金声宇译
|
民族出版社 2014
|
H559.4/94
|
236
|
楚辞
|
导读及注释陈炜舜
|
中信出版社 2014.05
|
I222.3/65
|
237
|
楚辞
|
林家骊译注
|
中华书局 2009
|
I222.3/52=2
|
238
|
楚辞
|
潘啸龙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01
|
I222.3/53
|
239
|
楚辞
|
林家骊译注
|
中华书局 2010
|
I222.3/52
|
240
|
楚辞
|
黄凤显注释
|
华夏出版社 1998
|
I222.3/41
|
241
|
楚辞
|
郭竹平注释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
I222.3/22
|
242
|
楚詞研究
|
卫聚贤,
|
吴越史地研究會 民國二十七年 [1938]
|
Z121.6/12:6967
|
243
|
楚詞新論
|
謝无量著
|
商務印書館 中華民國十二年 [1923
|
Z121.6/12:299
|
244
|
程千帆推荐古代辞赋
|
曹虹, 程章灿注释
|
广陵书社 2004
|
I222/173
|
245
|
標點註解楚辭之研究.第7版
|
支偉成編
|
泰東圖書局 民國二十八年 [1939]
|
Z121.6/12:6968
|
246
|
爱国热情的郁积:说楚辞
|
周建忠, 崔恒华, 史薇著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
I207.22/1168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