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王炳林:以正确党史观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2022年03月09日 09:28  点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人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是唯物史观在党史研究中的具体体现。《决议》以正确党史观科学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以及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根本方向。

一、坚持正确党史观要树立大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决议》在全面回顾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基础上,以更宏阔的视角,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研究中共党史要运用“古今中外法”:“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树立大历史观,要通过“古今中外法”,在纵向历史梳理与横向历史比较相结合中把握党的百年奋斗。

(一)通过纵向历史梳理把握党的百年奋斗

  《决议》运用大历史观,将党的百年奋斗放在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多年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进行考察,把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把握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放在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中进行考察,能够将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进行突出对比,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各种救亡运动纷纷失败的历史教训中,我们能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能够深刻领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500多年的时间不算长,170多年和100年的时间更不算长,但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放在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多年的历史中进行考察,有助于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推动世界意识形态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决议》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进行考察,能够更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伟大意义,从百年奋斗筚路蓝缕、苦难辉煌中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拼搏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勇气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通过横向历史比较把握党的百年奋斗

  《决议》运用大历史观,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与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进行对比,彰显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进行对比,可以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意义。《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近代以来,人们往往将“现代化”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等同,认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是实现现代化的“不二法器”,这也是“历史终结论”在西方仍有市场的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保持中国特色,向世界自豪地宣布“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从而成功证明世界上没有普遍适用的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也可以走出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西方“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

  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进行对比,能够深刻领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决议》指出:“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民主不是可口可乐,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如果地球上只有一种模式、一种文明,这个世界就会失去生机,没有活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谓“宪政”、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政治思潮的侵蚀,避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一切为了执政,一切为了选票,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模式,真正从全过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决议》再次重申这一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西方宣传的所谓“普世价值”并非“普世”的,而是带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粉饰。我们不能接受西方强加给我们的“普世价值”,但“民主”“自由”等词语本身不带有意识形态属性,不能将这些话语表述一概抛弃。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有与之相契合的不含意识形态偏见的共同价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获得世界最大多数人民的赞成,能够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二、坚持正确党史观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最根本的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议稿最鲜明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反映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符合历史事实。”《决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要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又要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深刻领会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决议》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这是根本性、决定性的规律总结。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党向来强调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决议》对遵义会议中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有新的评价:“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因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与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才能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才能真正从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上做到“两个维护”。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必须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的系统运用,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价值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必须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揭示了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和动力源泉。坚持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系统运用,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本保证。回顾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跳出历史周期律”到坚持“两个务必”,从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百年奋斗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始终把握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进而更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主动。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思想基础。《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概括和评价,突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创性理论成果的阐释。《决议》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党把握理论发展规律的历史自觉。

(二)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要矛盾状况及其变化是社会发展阶段性划分的重要依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决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通过社会矛盾运动把握党百年奋斗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能够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决议》指出:“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革命的主要任务。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抗战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科学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体制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但由于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对于我国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出现失误,导致主要任务出现偏差,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直到“文化大革命”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判断,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科学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深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科学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坚持问题导向,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决议》指出:“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要把握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又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决议》坚持问题导向,对党百年奋斗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不是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而是通过分析原因,直面问题,深刻汲取经验教训。

  《决议》与我们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中对于党的失误和曲折表述相衔接,对党的部分失误和挫折分析更加深入,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决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表述:“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对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倾路线的错误,《决议》指出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左’倾路线的错误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表述相一致。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的失误,《决议》没有回避,而是单独用一段内容进行阐释,指出“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党极为关注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为此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派斗争等错误归因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过程中的探索;对于“文化大革命”,《决议》指出其结果是“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

  《决议》坚持问题导向,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奋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阐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许多新的风险挑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 《决议》在第四部分从13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坚持问题导向,将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阐述出来,对部分问题的表述言辞犀利,令人警醒。如在全面从严治党上针对过去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的现象总结概括为“七个有之”;在全面依法治国上指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等问题严重存在,司法腐败时有发生,一些执法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甚至充当犯罪分子的保护伞,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在文化建设上指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一个明显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 ;在维护国家安全上指出“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 ;等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新时代党面临的形势、面对的风险挑战,对症下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三、坚持正确党史观要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是坚持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层次、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动态中把握事物,力求获得问题的最优解。《决议》系统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坚持聚焦党的百年奋斗与重点突出新时代成就相统一,坚持已有结论与新的认识相衔接,为深化党史研究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系统思维,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

  坚持系统思维,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是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坚持系统观念的内在要求。系统思维能力是指从事物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事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决议》指出:“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这些表述都体现了我们党科学运用系统思维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把握未来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坚持系统思维,在鉴往知来中更好地走向未来,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处理好历史连续性和历史阶段性这一辩证关系,有助于克服对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关键人物极端化、片面化的认识。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历史学习相统一,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融入百年党史发展过程并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在学习党史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准确把握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有效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是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决议》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内容,把握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中央的号召转化为具体行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坚持聚焦党的百年奋斗与重点突出新时代成就相统一

  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从坚持党史观的角度分析,就是要坚持聚焦党的百年奋斗与重点突出新时代成就相统一。聚焦党的百年奋斗,有利于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与此同时,党中央在起草《决议》时,着重把握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点。从内容布局来看,《决议》全文有七个部分,共3.6万余字,仅第四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有1.9万余字,占全文总字数一半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坚持聚焦党的百年奋斗与重点突出新时代成就相统一,要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先进经验。既要把握好《决议》所概括的党的十八大以来13个方面的成就,又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将其与总结的5条历史意义、10条历史经验相联系,深入分析这些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坚持聚焦党的百年奋斗与重点突出新时代成就相统一,要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正如列宁在20世纪初提出“帝国主义论”,被誉为“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思想的时代性,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课题的展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已有结论与新的认识相衔接

  坚持系统观念要坚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从坚持正确党史观的角度分析,就是要在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坚持已有结论与新的认识相衔接。《决议》中关于改革开放前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论述和结论,与前两个历史决议基本一致。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决议》在已有总结和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概述。《决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相关论述,对党史上部分历史事件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

  坚持已有结论与新的认识相衔接,把学习《决议》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决议》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既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决议》总结概括了十条历史经验,对比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对“七一”讲话中“九个必须”的丰富和发展,但也有创新之处。“九个必须”中的“必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融入《决议》中的“坚持中国道路”,同时新提出“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决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将“八个明确”进一步概括归纳为“十个明确”,其中既有对已有条目的补充完善,如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也有整体结构上的丰富和发展,即把明确坚持党的领导放在最前列,强调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总方针。《决议》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明确提出党的百年奋斗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为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新的方向。

  坚持已有结论与新的认识相衔接,要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对以往历史事件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前文已经提到,《决议》中对党的一些犯过错误的同志进行了更为客观的评价,对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进行了新的评价。回顾我们党前两个历史决议,对于遵义会议的评价从来都没有像《决议》中这样高屋建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决议》指出,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比三个历史决议中对于遵义会议的评价,可以发现《决议》的评价体现了坚持已有结论与新的认识相衔接。新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出遵义会议对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事实上”,因为当时党的总负责人是张闻天,军事负责人是周恩来,但实际上是毛泽东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所以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样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客观准确;二是从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将纠正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上升到路线的高度,同时指出是“开始确立”,表明遵义会议是正确路线的发端,确立了遵义会议在党的路线发展史上的地位;三是从坚持独立自主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与《决议》10条历史经验中的“坚持独立自主”相统一,体现了我们党强调独立自主的极端重要性。

  《决议》是坚持正确党史观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纲领性文献,为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历史规律,更好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决议》是研究党史的文本,也是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决议》为范本,深化党史研究,能够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上一条:朱松华: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需要把握的几对重要关系 下一条:王素琴: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中国特色监督之路

关闭